![]() 數控鉆銑床-龍門數控加工中心-數控鏜銑床-濟南章力機械有限公司 |
中國制造業未來五年的三大趨勢3
發表時間:2025-01-14 12:49 “十五五”(2026-2030年)是中國2035年實現現代化的蓄勢期,也是中國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轉折期。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,包括地緣沖突升級、中美博弈加劇等,中國制造企業需前瞻性研判社會經濟技術發展趨勢、謀劃高質量發展路徑、建立新質生產力、推進風險管理體系完善。 科爾尼認為,未來五年中國制造業面臨三大趨勢 。 趨勢一:需求降速、產能過剩問題短時間難以改善,價格戰仍將持續,但結構性機遇依存,高韌性企業將穿越周期迎來行業曙光。 趨勢二:綠色低碳持續推進,企業綠色轉型從短期主義的“供給側控排”向長期主義的“需求側高質量發展”轉變。 趨勢三:新技術從前沿研發到商業化應用提速,企業邊創新、邊應用、邊迭代,推進產業轉型;技術話語權集中化,將由資金雄厚、且愿意長期持續投入的企業掌握。 科爾尼認為,未來五年企業需將風險管理與效率協同、布局高潛力新業務、推進業務模式升級,從而構建高質量發展路徑。 中國經濟增速告別過往的高速增長階段,逐步進入平穩發展期;傳統制造業與中國經濟發展高度協同,進入周期底部,面臨產能過剩、投資減少、價格戰內卷等諸多挑戰。主要行業產能已遠超需求,如光伏、工程機械等產能利用率不足50%。產能嚴重過剩使得企業喪失議價能力,自2023年以來,產品價格持續下降,光伏及鋰電最為突出,降幅超50%,嚴重壓縮企業利潤率。 但對于多數行業而言,盡管需求總量增長放緩,但需求結構將呈現諸如海外需求增長、技術路線迭代、產品高端化/智能化升級等趨勢,將給企業提供產能消化、價格回升、盈利增強的新機遇。 捕捉海外市場機遇:中國產品出口總額過往十年增長近50%,且技術密集型及資本密集型等高附加值產品比例持續提升,以新能源汽車、電池、光伏為代表的產品成為中國出口“新三件”。在“十五五”期間,中國制造企業需要持續深化海外市場布局,從過往的“產品貿易出口”轉向“全球化、本地化布局”,根據當地需求研發技術、定制產品、部署供應鏈與服務網絡,實現從產品向技術、品牌、服務全面全球化的升級。 產品升級迭代:從原來的現有產品性能、可靠性提升,轉向智能化程度提高、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打造,并向新材料、新裝備、新工藝等工業發展底層支撐元素突破轉變,從根本性產業變革,推動產品附加值的提升。 能夠抓住產業升級、出海機遇的高韌性企業,更能抵御當下產業低谷風險,穿越周期迎來更佳的行業環境。 中國制定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、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,“十五五”期間正是實現碳達峰的沖刺期。過去的碳排放管理中,一刀切的源頭管控導致企業停電停產,影響正常生產活動、并與實體經濟結構轉型脫節。下一階段,產業減碳將從短期的“供給側控排”轉向長期的“需求側高質量綠色轉型”。 高質量綠色轉型意味著企業需建立全方位的系統性策略。業務端,企業需持續推進新能源相關產業鏈機會的探索與布局,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技術仍在持續迭代,且技術路線并不唯一;企業必須保持前瞻性思維、關注技術發展趨勢并及時調整產業布局,才能保持長期競爭力。運營端,企業需推進綠色生產工藝升級以提高能源效率;同時探索碳捕捉、碳封存及再利用等新型技術;以實現碳排放的有效管控、建立綠色低碳的品牌形象。 無論是中國出?!靶氯泵慕⑦€是新能源浪潮下新品牌的異軍突起,都離不開新技術的支撐。而新時期的技術迭代異常迅速,以AI 為例,近2年來算力升級與過往十年相當。 在技術迭代加速的情況下,先研發儲備等待技術成熟后再上市應用的模式已不再適用,企業必須通過迅速創造新應用場景,才能避免陷入“資金干涸困境”,實現可持續的發展,因此領先企業均采取邊創新、邊應用、邊迭代的模式推進。 顛覆性技術創新則需要規?;L期投入,且技術門檻愈來愈高,未來技術話語權將掌握在少數實力雄厚且愿意長期投入企業手中,“先觀望后補課”的策略將大概率失效。 如何構建高質量發展路徑 高質量增長路徑構建包括四大要素:強健組合、清晰規劃、全球拓展、技術革新。 強健組合:通過戰略重組同類業務、剝離低成長性業務資產、強化新技術平臺,以減少重復投資,實現更高商業回報和長期市場引領地位 清晰規劃:各業務目標需與集團戰略承接一致;同時需要設計清晰、可落地的戰略舉措路徑規劃,以保證目標可真正的落地實現。 全球拓展:業務層拓寬高價值、高潛力全球客戶積累 ;運營層加強海外組織能力建設與資源整合。 技術引領:構建創新引領型的研發管理體系,實現革命性技術突破;促進新技術與傳統業務有機結合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。 當前中國制造企業面臨更復雜的國際競爭形勢及發展挑戰,諸如: ——全球市場需求波動加劇,歐美市場對準入主體、本地化要求等不斷提升; ——新興技術多路線并舉,勝出方向尚不確定; ——融資環境變動對企業估值與融資能力提出挑戰:資產價值劇烈波動、投研與投后管理整合效果不及預期; ——內部管理復雜度指數級提升、內部資金及資源投入產出不及預期等。 因此企業需要積極建立避險舉措,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,加強情景規劃與預案制定;增強業務板塊運營監督體系建設,保障業務沿戰略方向推進;從集團層面推動整體業務效率提升與降本,以應對更加激烈的競爭。 研發突破性技術是突破既有業務與能力邊界約束、實現內外并舉高質量增長的關鍵;為兼顧行業技術引領與商業回報,企業需建立多元化技術開發模式,包括戰略聯盟、投資孵化、自主研發等。 在新技術布局策略選擇過程中,企業需充分評估技術價值及內部能力,綜合考量技術創新價值、生態價值、商業應用價值、社會價值等技術吸引力,以及技術可行性、風險性等落地難度選擇適配的開發模式。 同時,全球化、綠色低碳化、智能化是很多企業繞不開的三道關。全球化的關鍵策略有三點:
綠色低碳化的關鍵策略也有三點:
智能化的關鍵策略有兩點:
“十五五”期間,中國制造業高端化升級、全球化拓展的趨勢不可阻擋,同時全球貿易環境變化、地緣沖突加劇將給企業的運營帶來風險。因此,中國企業亟需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進行前瞻性和務實的規劃,方能保障業績穩健增長、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、運營風險有效控制。 (作者滕勇、王懌愷為科爾尼全球合伙人,曾鳳煥為科爾尼大中華區合伙人;編輯:馬克) |